读福建省某山区县1960~199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回答1~2题。
年份 |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 积(km2) |
年降水 量(mm) |
气温年 较差(℃) |
河水含 沙量(%) |
粮食总产 量(万吨) |
人口 (万人) |
1960 |
39.7 |
100.6 |
1560 |
18 |
1.3 |
9.9 |
41.5 |
1990 |
20 |
132.8 |
1080 |
25 |
3.8 |
12.5 |
62.8 |
从1960年至1990年,下列各项统计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森林覆盖率 | B.河流含沙量 | C.人均耕地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造成该地30年中粮食单产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科技发展 | B.人口增长加快 |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 | D.耕地面积增加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排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问题。前30名城市个数达到5个的省级行政区 ( )
A.均位于南方地区 | B.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
C.均以重工业为主 | D.均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
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
①自然条件 ②旅游资源 ③城市建筑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 ( )
A.热带、温带、寒带 |
B.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 |
C.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
该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下面问题: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ºE | B.125ºE | C.115ºE | D.110ºE |
该日可能在:
A.11月 | B.9月 | C.7月 | D.5月 |
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 B.上海 | C.北京 | D.哈尔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