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1-3题。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可能原因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A.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 B.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
C.工业增长缓慢 | D.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
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构建大城市群,增加自然环境容量
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下列小题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 |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
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 B.耕地面积的变化 |
C.放牧强度的变化 | D.气候的变化 |
下图是我国农牧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
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8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
D.黄淮地区的洪涝 |
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
B.增大牧场中生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
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早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
B.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
C.人类活动渐次渐强,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 |
D.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 |
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松花江、黑龙江、嫩江冲积而成 |
B.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 |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但属于湿润地区 |
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