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下列是对《论语》中几个句子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施政者要求下面的人服从自己,首先要考察自己是否值得他人服从,只有自身足够优秀,他人才会愿意服从。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
B.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并非喜欢“恶衣恶食”,是因为“乐道”从而能够“安贫”。嘴里说自己心中充满“道”,却时时以粗衣淡饭为羞耻,这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 |
C.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怎么能“以德报怨”呢,这不是助长了为恶者的气焰吗?所以对“怨”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至于恩德,是用来回报恩德的。只有这样,才能端正社会风气。 |
D.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这与比。” |
——做个君子应该是不偏不移,不厚不疏,中庸端正。那么,怎样才算是“中庸端正”呢,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看其行为是否合乎“义”。
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读了“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 ——引用诗句,充当反面例子,告诫大家说明事物应准确描绘特点,不能仅用比喻,否则会让人产生疑问。 |
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抒发了鲁迅深沉、激越的感情。“不在……就在”表示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两条,非此即彼,从而激励大众起来反抗。 |
C.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将三种激情比作飓风,形象表明它们是自己在追求过程中的原动力,而“苦海”和“绝望”则表明这些激情在给他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和痛苦。 |
D.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 |
——双重否定句用得很有表现力,不但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而且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不再梦见周公已经很久了! |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其他星辰都环绕着它。 |
C.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真的过分悲痛了吗?不替那个人的死感到过分悲痛,还替谁感到过分悲痛呢? |
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怎么能像普通男女那样地去轻信别人,自己从沟壑里经过也不知道危险。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B.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D.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B.风乎舞雩 |
C.饭疏食,饮水 | D.觚不觚,觚哉,觚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