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灾难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新道路的开始。据此回答1~4题。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票号,这些票号主要由山西商人设立,有日升昌、蔚泰厚、合盛元等家。这表明当时

A.山西成为商业最繁盛的地区
B.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
C.商业资本完全转往金融领域
D.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是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

A.小农经济走向繁荣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重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

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 C.商业繁荣 D.雇佣关系出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