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强调,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改革措施需要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统筹加以考虑。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上述态度反映了我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 B.主张通过对话交流解决贸易争端 |
C.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 D.认为汇率问题与他国国家利益无关 |
《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D.就是儒道文化 |
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但是另一方面,财政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人将这一现状概括为“国富民穷”。为了更好地实现共享共建和谐社会,政府正努力“还富于民”、“藏富于民”。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
B.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
C.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
D.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
1993年至1997年,我国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4年,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来又改为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国家又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共同目标是
A.防止通货紧缩,避免经济增长乏力 |
B.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于平衡 |
C.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急剧上涨 |
D.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
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
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
近年来,由于资源价格上涨,我国企业都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这说明
A.价格影响到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
B.价格影响到能源和资源的供给 |
C.价格变化影响到企业的资源消耗结构 |
D.物价是影响生活消费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