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 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咸丰皇帝的这番话表明( )
A.英法“进京换约”的要求是不正当的 |
B.清政府实行强硬的反侵略外交政策 |
C.外国公使“驻京”是危害最大的条款 |
D.清政府受传统外交体制的束缚 |
1742年,沃波尔的一个议案遭到下院否决,他被迫辞职。这一事件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先例。这意味着( )
A.责任制内阁的基本形成 | B.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
C.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 D.议会权力受到人民的限制 |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国家 |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 |
C.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权 |
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承担,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
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具有理性、公平、重视证据的精神 |
某同学对古希腊城邦有如下评价:①希腊城邦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②工商业的相对活跃有利于平等思想的形成;③希腊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对于这些评价,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①错误 | B.②错误 | C.③错误 | D.都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