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材料2: 并不是恨满洲之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材料3: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4: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以上材料均选自《孙中山选集》
(1)据材料1、2、4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局限性。
(2)材料3中所体现的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傅斯年指出:“国民党今日之站得住者,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乃是其他结合没有站得住的力量。”“今日之大难题,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
蒋廷黻指出:“所谓中央政府的缺点,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全国注目所在,一有错处,容易发现……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
——以上材料均选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及“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的理由。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的态度。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74年,当时担任日本内务卿的大久保利通在其殖产兴业的建议书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自工业物产之利,至水陆运输之便,凡属人民保护之要者,宜顾国之风俗,民之性情智识,制定方法,以为今日行政之基轴。其开成者保护之,未就者诱导之。……促进西洋技艺之推行,兴起劝业殖产之事。使事无一夫慢怠其业,国无一民不得其所,以之使入富足之境。人民殷富充足,国必随之富强,此必然之势,不俟智者后知也。果如此,直与诸强并驾齐驱,夫亦何难哉!”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日本史籍协会丛书,1927年版,第561~566页
材料二李鸿章说“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万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他认为,“洋机器于耕织、刷币、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
李鸿章从兴办官督商办企业开始,倡言“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而且也确实采取了一些“维持”官督商办企业的措施。其中主要是借垫官款,减免税厘和申请专利特权等等。在中国主要民用产业的发生期,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对于这些产业的控制和扶持是互为表里的。而官督商办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了企业内官权的膨胀。所以,这种制度实质上又是一种封建势力对商办企业控制多于扶植的制度。
----《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7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有哪些共识?在对待商办企业的问题上又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8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2012年12月10号,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报告认为,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是逆转自1750年以来西方的历史性崛起,重新恢复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中国可能会在2030年之前就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健康将日益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相联。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将更为紧密,中美两国尤其如此。届时将不再有霸权国家。
报告同时指出,随着中产阶层的增长,对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将急剧上升,如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全球对于资源的争夺将非常激烈,特别是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如果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崩溃。
评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表述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25分) 历史悠久的汉正街是汉口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之一,据《夏口县志》等书记载,这条街迄今为止已有500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阳、武昌均为古城,自隋代以来,形成两城夹江的双城机制。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70年),汉水出现大规模改道,汉阳被一分为二,汉水之南成为汉阳,汉水之北则为汉口。汉口是沟通长江、汉水和南水(洞庭湖水系)三大水系的枢纽,港阔水深,形成了以前武昌、汉阳附近古代港埠无法比拟的巨大地理优势和运输潜力。其兴起之时,幼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已开始在封建经济的母体内孕育萌生。……汉正街是由最初的货物集散地发展而来的,后逐步形成万商云集,商品争流的“正街”(中心街道)。明清时期的的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
材料二 谦祥益(衡记)绸布店是汉正街百年老店,衡记当家品牌统称三宝布或三蓝布,以质量始终如一而享有盛誉,是与当时舶来品“阴丹士林”布竞争的唯一对手。……他们看准市场特点,狠下功夫,主攻市民需求量大的“三宝蓝布”。他们独创的染色技术使染出的布,鲜亮不褪色。据说,当时日本人为了得到这项技术,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如愿。谦祥益绸布店谦和致祥,外地客到店,将购货单交柜即去办理另外事务,事后取货,从无差池。老汉口(人)有一句口头禅: “谦祥益的招牌--- 一言堂(无须还价,不分亲疏)”。谦祥益的店规被收集在《武汉市志·商业志》中,内容包括“克已恕人”、“按期付酬(员工薪水)”、“不准赌博、酗酒、抽鸦片”等,对武汉商界影响很大。据记载,1911年以后,其日均销售额约5000银元,最高时曾达1.6万银元;年销售额在150万一180万银元之间。其产品广受欢迎,当时有“没有谦祥益不出嫁”的说法。
材料三 1979年,全国工商局长齐聚北京,提出在打击投机倒把的同时,要更好地促进商品流通,活跃市场和方便群众。同年,两次因“投机倒把”被定“罪”的郑举选,战战兢兢地摆起竹床卖起扣子,关闭多年的汉正街又开市了。郑选举后来回忆说:“那时人们都在讨论服装、雨伞算不算小商品!汉正街上首家经营自动伞的商户王仁昌,被工商部门没收的“超标小商品”和人们左右摇摆的讨论一样多。”更让人疑惑的是当时一家权威报刊发表了一篇颇具杀伤力的文章:《汉正街是社会主义吗?》,而《人民日报》则在1982年8月发表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评论员文章……
材料四经过30多年的发展,汉正街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6.5万人,繁忙的物流造成整个城市的交通不畅。再加上其配套设施不足,安全隐患日益明显。群众强烈不满…… “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2010年武汉市政府决定投入400亿元实施汉正街整体搬迁改造工程。汉正街将规划为世界级滨水旅游商贸区(简称TBD),做到“四个转变”: 由个体户变企业;由批发市场变成现代商城;由现场、现金、现货的“老三现”变“新三现”,即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现代化的商贸一体和现代化的远程批发;汉正街文化由概念变实在的元素,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复原明清风貌。古老的汉正街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以更高的品质服务于全国民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汉正街兴起并繁荣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谦祥益经营管理的特点
(3)材料三中人们争论的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中共领导人是如何解决这个困绕汉正街人的问题的?(8分)
(4)汉正街的搬迁改造体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界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压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4)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