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段材料描述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的官员——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
| A.汉代的尚书令 | B.唐代的尚书省长官 |
| C.元代的中书省长官 | D.明代的内阁官员 |
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准确含义是
| A.设议院,定宪法 |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
| C.兴民权,易旧俗 |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松动 |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
| B.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
| C.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 |
| D.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
|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
《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
| 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
| 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
| 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