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  上述三图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
                                           
 
                                        
(2)  图一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其实施的早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3)  图二与图一所反映的两种不同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  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特点、结果各如何?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
材料三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

(注:蓝色底黄色星、十二颗星代表欧洲十二个国家)


(欧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舒曼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明在经济领域欧共体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说出材料四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博览会,有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此后,世博会逐步成为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全球规模的盛会。
材料二 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这届博览会历时七个月,与会人员达1900多万人次。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这次世博会有哪些优势?期间,英国政府可能为与会代表提供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届世博会能展出当时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3)上海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城市,试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近代史上发生在上海的重大事件。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举办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3)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材料二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古板遵守教会教条,不在于本人善行多少,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2)据材料二分析,路德倡导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观点主要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简要列举马丁·路德其它的宗教改革主张。
材料三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
材料四

图4马丁·路德图5 加尔文
(4)材料四中两位人物领导的运动对欧洲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