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0°N、116°E)和釜山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
A.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釜山 |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釜山 |
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
下图是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A.16.5℃ | B.17.5℃ | C.18.5℃ | D.19.5℃ |
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A.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 B.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
C.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 D.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 B.3℃ | C.2℃ | D.1℃ |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则
A.当①②表示内力作用时,G为岩浆岩 |
B.当H为岩浆时,G是沉积岩 |
C.过程①和②能够引起地形变动,过程③和④不会引起地形变动 |
D.该循环时间较短时,多发生地质灾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完成下列问题。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 B.海上内循环 | C.夏季风环流 | D.冬季风环流 |
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箱(如下图),在甲玻璃箱底部放层土,同时将两个玻璃箱放在阳光下照射,15分钟后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测量结果显示两个玻璃箱内气温相差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大于乙,因为甲的底面辐射比乙强 |
B.气温甲大于乙,因为甲的大气逆辐射比乙强 |
C.气温乙大于甲,因为乙的底面反射比甲强 |
D.气温乙大于甲,因为甲底层土壤的热容量比空气小 |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004 1006 | B.1006 1008 | C.1008 1010 | D.1004 1008 |
在图示6个小时过程中,风力明显减弱的是
A.渤海 | B.黄海 | C.珠江口 | D.北部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