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开始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 | 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中心 |
| C.清政府的抵抗均告失败 | D.外国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
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法国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 |
| 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相抗衡 |
| 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 |
| 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 |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 |
| B.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 |
| C.美国在危机中的决策是错误的 |
| D.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 |
观察下图,其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比较少的原因不包括(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
| A.国人思想观念保守陈旧 | 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 C.美国霸主地位遭受冲击 | D.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出国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
|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
|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 |
“不幸的是当欧洲文明日趋分裂之时,也正是我们中国西化运动逐渐加深之日。就在我们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也正是他们彻底分裂之日。”唐德刚所说的欧洲文明“彻底分裂”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 B.十月革命 |
| C.巴黎公社 | D.苏联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