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不像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那样是为了获得海外财富,仅仅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即向海外番夷之国宣扬大明朝的恩威和迫其称臣纳贡。此外,也顺便猎取一些异国他乡的珍稀之物供宫廷享用。这种规模浩大的航海活动不仅不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在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继位的仁宗皇帝禁止远洋航海活动。
材料二 15世纪由中国人率先开启的海外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活动,不久以后就被后来居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主宰,拉开了一个全新历史时代的帷幕!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随着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线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于是,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就导致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的来临。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从而使西欧基督教社会从亚欧文明地带的僻陋边陲,一跃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航海时代明朝政府进行海外探险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明代中枢权力问题提出了如下公式:明朝政府决策出台=内阁票拟+皇帝批红(仅仅批写几本)+太监批红(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代笔)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决策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包括对被统治者的欺骗技巧是否高明以及是否采用斩草除根式的残暴镇压等。强者、掌权者的主观欲望与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决定了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结果。
——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材料二
——摘编自姚爱芳《中西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比较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对东西方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多万人 |
不到10.9万人 |
材料四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摘自《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4)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三中黄宗羲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