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暗能量与宇宙
宇宙至少还能再活300亿年左右。美国科学家里斯于2004年2月公布这一研究结果时,将其称为一个“好消息”。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里斯等科学家说,他们首次对宇宙中暗能量的持久性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测量,并得到上述结论。里斯等人的研究显示,暗能量的特性似乎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宇宙可能会永远膨胀下去,而不是像一些科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会走向“大分裂”和“大坍塌”。
  上世纪20年代,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而是在膨胀。1998年,科学家施密特通过超新星观测到宇宙在加速膨胀,他们用暗能量来解释这一现象。暗能量据认为可以产生与引力相反的排斥力。2003年7月23日,美国匹兹堡大学瑞安·斯克兰顿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宣称,发现宇宙暗能量存在的证据。观测还发现近73%的宇宙由暗能量组成,这种奇特的力量似乎正在使宇宙加速膨胀。
  目前,关于暗能量的来源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观点认为,暗能量类似爱因斯坦曾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入能产生排斥力的“宇宙常数”,是一种从真空中弥漫出来的能量,不会随着时间改变,强度固定。但也有科学家提出,暗能量与一种变化的动态能量场相关,能量场导致目前宇宙加速膨胀。按照暗能量稳定存在的假设,宇宙将会永远加速膨胀下去。而如果暗能量本身不稳定,那么宇宙有可能迎来动荡的末日。比如有科学家认为,如果暗能量的排斥力超出爱因斯坦的预测,那么宇宙可能最终会走向“大分裂”,所有物质将在宇宙的急剧膨胀中被撕裂。还有科学家预言,如果暗能量是可变的,那么暗能量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生跳转,由排斥变成将膨胀的宇宙往回拉,宇宙最后将在向心挤压下产生“大坍塌”。
  里斯等人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寻找到42颗超新星,对它们进行观测,以研究宇宙在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膨胀速率。研究结果显示,暗能量似乎更接近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即使暗能量产生变化,速度也不会很快。里斯称,新观测结果使他们对爱因斯坦“宇宙常数”正确性的信心倍增。
  科学家们指出,根据他们研究的新结果,即使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误的,最起码在今后300亿年中,暗能量的变化不会导致宇宙毁灭。不过他们也强调说,要想加深对暗能量的理解和确定宇宙的最终命运,尚需要进行更多的观测。
下列对“宇宙膨胀”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里斯认为暗能量的特性几乎是固定不变的,必将导致宇宙永远膨胀下去。
B.埃德温·哈勃认为宇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地膨胀。
C.施密特认为宇宙加速膨胀是暗能量可以产生与地球引力相反的排斥力所致。
D.瑞安·斯克兰顿认为宇宙约有73%由暗能量组成,并且使宇宙加速膨胀。

从全文来看,下列不属于里斯的研究成果的一项是

A.宇宙至少还能再活300亿年。
B.宇宙不会走向“大分裂”或“大坍塌”。
C.如果暗能量产生变化,速度也不会很快。
D.暗能量本身不稳定,宇宙有可能迎来动荡末日。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里斯首次对宇宙暗能量的持久性进行测量,并最终确定宇宙还能再活300亿年。
B.如果物质在宇宙的急速膨胀中有的发生撕裂,那么宇宙最终会走向灭亡。
C.科学家认为,如果暗能量是可变的,那么地球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生跳转。
D.科学家强调说,只有细致的观察深入地研究,才能加强对暗能量的理解和确定宇宙的最终寿命。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实用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寂夜的虫子叫
华姿
(1)睡不着,而且感觉肚子饿,就起来找东西吃,拿了一根香蕉走到窗口,没开灯,在窗前慢慢地吃完了,白天下过雨,所以夜风特别湿润,特别水灵。
(2)想起有个诗人说,像黑夜一样赤贫,像白昼一样富有,其实这话反说也是可以的,比如现在我就看见了这个夜晚的富有——我听到了的虫子叫。
(3)也许是下过雨的缘故,虫子的叫声特别清脆,特别晶莹。不是一只,是一群。一会儿是合唱,一会是二重唱,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独唱。听得出来,它们很欢快,由衷地欢快。我想,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赞美吧。只有感激和赞美才能激发这样的喜悦。
(4)在整个世界都睡熟了的时候,小小的虫子开始了感激和赞美,这真是一个美妙的发现,所以很快我就被感染了,发现失眠竟然也是可以这么好的。
(5)小小的虫子啊,你们这么快乐,好像这个大地都是你们的,好像这晚都是你们的,事实上,就因为你们这么快乐,这个大地就真的是你们的了,这个夜晚也真的是你们的了。
(6)我跟自己说,从明天起,我要尝试赞美每一个早晨,每一个中午,每一个悄然到来的黄昏和夜晚。甚至,尝试赞美每一个失眠的寂寞的深夜。同时,我还要尝试感激。感激一份简单的早晨,感激吹到我脸上的风,感激我身上的棉布裙子——也连带着感激那个种棉花的农人,感激一杯水,一个苹果——心里对它说:“你的核要在我的身体里生长,你来世的嫩芽要在我的心中萌发,你的芳香要成为我的气息,我们要终年地喜悦。”最后感激我的先生,是他,不是别人,陪伴我走了大半旅程。
(7)感激是一所绝佳的学校,它培育着我们内心的爱,赞美也是。
(8)当我真的学会了感激和赞美,像寂寞的虫子一样,也许,我就真正地学会了爱,学会了快乐。
(9)什么是赤贫啊,真正的赤贫就是没有感激和赞美——没有喜悦。
(10)什么是富有啊,真正的富有就是拥有感激和赞美——拥有喜悦。
(11)感激是一朵最美的花,赞美也是,甚至是一朵最伟大的花;没有感谢和赞美,我们的生命根本无法开放,也无法被点亮。
(12)因此,我们以为的“应该”我“理所应当”,其实是从不存在的。太阳“应该”为我升起吗?清风“应该”吹在我身上吗?蓝天和大地“应该”为我所用吗?不,不是这样的。人因为不承认那伟大的创造者的存在——不承认这一切都出自一种非凡的爱与仁慈,所以才骄横地认为一切理所应当。因为理所应当,所以不愿相信,也不肯感激。
(13)你以为,星星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夜晚的天空吗?河流会无缘无故地在大地上奔流吗?大地会无缘无故地滋生甘美之物吗?卑小的虫子会无缘无故地在雨后的寂夜一唱再唱吗?我告诉你,如果不是因为爱,星星就不会出现在夜晚的天空了,河流就不会在大地奔流了,大地就不会永无止境地滋生甘美之物了,而今夜的虫子,更不会在雨后的草丛里一唱再唱了。
(14)这就是存在的真相,倘若我们真的洞见了存在的真相——人与上天的关系,我们也就能清楚明了地看见人世的真相了——人与人的关系。
(15)当“应该”终于从我们的意识里訇然而逝的时候,感激就自然成了我们的生之必需。
(16)一阵清凉的夜风吹来,这时,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种祷告的渴望,也就是,一种喷涌的感激的渴望,强烈到我自己都深感整个世界都在熟睡,而心灵开始了它的舞蹈。
(选自《长江文艺》2005年第6期)
第三段作者描写了寂夜的虫子叫者,虫叫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六段作者从哪些方面谈了自己应该感激的对象?
第七到十三段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请分别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说“现在我就看见了这个夜晚的富有”,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很富有?

(2)文末说“心灵开始了它的舞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令人期待的纳米机器人
对外科医生的地位提出挑战的是一种全新意义的机器人,它就是纳米机器人。
组卡斯尔大学纳米技术中心主任肯·斯诺登教授介绍说:“纳米技术是一种崭新的技术,它在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的规律以及机械运动的特性。”
组卡斯尔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中心,科学家们殚精竭虑,希望发明纳米外科手术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操作精度极高,甚至可以在单个细胞上做手术。这种机器人的特性与众不同,它不用手术刀,不用开刀,不用像一般的机器人那样用一些植入物置换掉病人身体中的一些东西,他们试图开发的这种装置可以寻找、鉴别并消灭细胞和有机体的缺陷,这种装置完成的工作只能由非侵入性外科手术来完成。这些纳米机器人可能是人工结构和生物结构制成的。
人们希望,这种机器人可以从细菌中获取自然界自己的发动机,从而解决推动力的问题。比如E型大肠菌有一个鞭子型的尾巴,跟机械轴承非常相似,这个尾巴使E型大肠菌可以在人体中游动。斯诺登想,可以把细菌里的这种动力提取出来作为纳米机器人的推动力。纳米机器人的“眼睛”和“耳朵”也将来自生物系统。
纳米技术将带来一场革命,彻底改变目前外科手术的意义。将来,外科手术不会出现手术刀,那时的手术工具是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只有原子或分子那么大,今后,膝关节置换手术也许会成为历史,纳米机器人将进入有病变的关节,帮助身体长出健康的关节。
100年前,外科医生为了医治腿病,不得不截掉病人的整条腿。今天,有了超级机器人和自动机械装置的帮助,医生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洞完成创口非常小的手术。将来,外科手术的创口只有针尖那么大,手术时,只需要把微型机器人注射到病人的身体。那时,手术的精确度和有效性是今天的医生做梦都想不到的。这就是最先进的外科手术理念。
根据文意,下列对试图开发的纳米外科手术机器人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机器人可以在单个细胞上做手术,操作精度高。
B.这种机器人不用开刀,就可以直接置入一些植入物。
C.这种机器人可以寻找、鉴别并消灭有缺陷的细胞和有机体。
D.这种机器人可能是人工制成或生物制成。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斯诺登想,试图开发的纳米机器人可以利用如E型大肠菌一类的物质作为推动力。
B.为了解决纳米机器人的推动力问题,科学家想从生物细菌中提取出一种动力。
C.纳米机器人的“眼睛”和“耳朵”也可以用从细菌中提取动力的方法从生物系统中获得。
D.在先进程度上,纳米机器人手术的精度和有效性远远优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因此,外科医生这个职业将不复存在。

文章说,纳米技术有可能给外科手术带来“革命”,对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来,外科手术将不再使用手术刀,取而代之是如原子和分子般大小的机器人。
B.纳米机器人可以进入人体有病变的组织,帮助身体长出健康的组织。
C.使用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的创口非常小,可以减轻接受手术者的痛苦。
D.今后进行外科手术,医生们只需要把微型机器人注射到病人的身体,再由它完成所有的治疗工作。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泊方叶
①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孤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鱼捉蟹。溪船最大的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
百货,欸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对于山里人未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企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争相奔向水边。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的小孩、浣衣担水的村姑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尽管那时我并不谙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恍惚迷离,浮想翩翩。
③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的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神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乌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浥,浥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
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塞山前。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
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
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④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没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其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邓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⑤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 自然也少不了收蓬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目濡耳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己,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⑥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摘自2007年笫10期《散文》
文章第⑤段提到“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诸‘泊’的意蕴的”,结合文章谈谈此处“‘泊’的意蕴”的含义。
文章第②段描写了船工们谈笑、吹拉弹唱的热闹,而第③段却说“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
第③段描写谢灵运、张志和“泊”的情态并化用他们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纵观全文,作者依次写了哪些对“泊”的感悟?请分条概括并阐释。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刘细良
如果以人类生产活动建立在利用何种能源的基础上来作为划分标准,那么,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相应地分为“原生态”低碳经济、高碳经济与现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这三种经济发展模式分别对应人类发展的三种社会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未来的生态社会)和三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
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系建构在亚当-斯密“利润最大化、产量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的理论基石之上,认为“当每个人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时,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不可否认这一经济学理论为人类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这一理论的弊端在于:没有考虑能源、资源与环境的阈值。资源经济学研究表明,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必须遵循大自然的生态规律,不能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
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为人类带来了前工业社会不可想象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大规模快速使用化石能源导致CO2排放量的显著增加。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以牺牲环境效益为条件,是一种只顾人类、不顾自然;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当代、不顾后代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给人类带来了经济增长的诸多困惑。如果任其永远持续下去,其结果只能是“高烧”的地球不堪重负,丹尼斯•米都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增长极限的预言也将不幸言中。
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人们开始追求一种不仅为了当代人还要让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这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它将是人类未来生态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是继人类社会经历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
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经济要较快增长以改善民生、增进福利,又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面对双重压力,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出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选自《光明日报》2009.06.10,有删改)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低碳经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高碳经济、未来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又回归到低碳经济。
B.亚当-斯密“利润最大化、产量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的经济理论,为人类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又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
C.如果听任高碳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高烧”的地球将不堪重负, 丹尼斯•米都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增长极限的预言也将变为现实。
D.当下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中国选择和发达国家一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条概述高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后果和实质各是什么?
人类未来生态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模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秋天的味况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了烟,想到这烟一般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所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响,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林语堂,作于1941年)
文中写到“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这“秋的意味”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作者认为他心中的秋与传统诗文上秋的含义是不相同的,试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
文章的标题是“秋天的况味”,作者在文中却不时地提到了酒、烟、陶锅、旧字典、老招牌乃至半老徐娘等,其用意何在?
答: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只有在抽烟时,作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况味。
B.四季之中作者最爱秋,是因为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
C.因作者所处环境与心绪之特别,他对秋的感受就与传统诗文不一样。
D.二八佳人之所以不及半老徐娘,是因为她们识见偏狭。

E. 文章在构思上一反传统的思维定势,赋予了秋天以一种新的成熟的意味,这既拓宽了本文的思路,又给读者以新奇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