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①雨水②地下水③季节性积雪融水④冰川融水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①水土流失日益严重;②流域内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提高;③全球气候变暖;④退耕还沼和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从图
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暴雨(24小时雨量超过50mm)出现较多。这里暴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锋面活动②受地形阻挡,地处背风坡③台风活动④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0C,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气压升高 | B.地表气压降低 |
C.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 D.地表空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 |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2题。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 B.12℃ | C.16℃ | D.18℃ |
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
下面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按要求完成1--2题。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1∶20 000、1∶30 000、1∶4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①>④>③>② | D.④>①>②>③ |
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 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①>④>③>② | D.④>①>③>②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2题。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陡崖高于b处 |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30米以上 |
C.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或其以上 |
D.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40米以上 |
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有效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四幅图中能显示等高线图中入海河流分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