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 )
| 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 | 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
|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 D.知识分子对文艺发展的影响巨大 |
1921年苏俄暴动者指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
|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 |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 D.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
|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 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
|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
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固定粮食税 | B.实行工业国有化 |
| 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 D.允许自由贸易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 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