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材料二:图11为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1)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2)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每空2分,共12分)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气压名称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每空2分,共16分):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季。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线(晨线或昏线)。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4)这一天,A地昼长小时,E地夜长小时。
(5)此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向南北递减。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每空2分)
(1)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____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2)D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气压带在海洋上的保留部分。
(3)此季节,A点的风向为____________,C点的风向为____________。
(4)此季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
(1)给图13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2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力环流。(4分)
(2)若图14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2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处等压面向下弯曲,
处等压面向上弯曲。(4分)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分)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12-8-24 11:17:09 上传
下载附件(25.73 KB)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北京的日期是,北京此刻的时间是。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B.巴西圣保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C.北京白昼时间比广州短
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4)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图中各点中的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