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材料二:图11为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1)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2)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年和1975年的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由A、B两个栏目可以看出,1965~1975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是靠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的。
(2)由C、D、E、F、G、H等栏目可以看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____________恶化,____________加剧,最终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3)今后,该地区应进一步保护好现有森林,_____________,加速植树造林,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下图所示的是一个为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
(2)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含沙量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
(1)图中箭头中字母分别代表: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雨林生态系统中,由于有机质分解和____________再循环旺盛,____________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3)雨林生态系统中,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___________内,所以地上____________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____________的部位,而这又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4)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____________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____________就会陷于崩溃。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地理学家W·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发展,人口迁移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城市间人口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现代化不同阶段人口迁移模式图。
材料2:我国有学者用数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省市间城乡人口迁移的规律,得出下列经验公式:h=-7214.97+75.791l+0.34p,式中h代表省外移民的响应率,l代表迁入城镇登记就业率,p代表迁入城镇第三产业产值。
(l)材料1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人日迁移、____人口迁移和____人口迁移,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人口迁移。
(2)根据材料2中的公式,迁人城镇第三产业产值与省外移民的响应率呈_____。外来民工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些产业部门找到工作(双选)(4分)()
A.餐饮业 | B.建筑业 | C.IT业 | D.外贸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