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中国股市2007年10月创出最高点6124,2008年10月中国股市继续走低,许多股民损失惨重,不少投资者考虑将资金存入银行,以求稳定收益.
辨析:投资股票就是选择风险,只有储蓄才能规避风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已达到预期目标,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
材料二2013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3.7%,这预示我国城镇化到达关键时期,如何打破原有城镇化格局,提升城镇化质量备受关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建议。
(3)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我国推进城镇化体现的发展观道理。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 沿海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材料二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央视推出特别调查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家风强调仁孝清廉、耕读传家、积德行善……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良好家风的传承也日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家风是什么?有人说“爱国家,爱家人”,有人说“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也有人说“孝顺父母,以身作则”……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古镇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的合理性。
(3)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视角为更好传承良好家风贡献你的智慧。(至少两点)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
图 2002年---2013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年 份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可支配收入 |
消费支出 |
文化消费 |
纯收入 |
消费支出 |
文化消费 |
|
2002 |
7703 |
6030 |
407 |
2476 |
1834 |
47 |
2006 |
11759 |
8697 |
591 |
3587 |
2829 |
74 |
2013 |
22780 |
15903 |
1141 |
7382 |
5530 |
183 |
注:①2013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材料一 我国现阶段文化消费总量在7000亿元左右,而实际的文化消费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左右,增长空间极大。没有文化力量支撑的经济缺乏创意,是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的。英国文化产业创造的年产值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必须靠文化产业来拉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
(1)结合表格(含注)描述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并从基本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的角度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和现实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决定把市场在资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1)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这一修改是如何体现“求索真理历程”的?
材料二为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安徽省某地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对外地、外省、外国的全面开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把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分析材料二中政府措施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材料三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地方保护主义、垄断经营等现象依然存在,市场主体不讲诚信、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尚未根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目标,并强调法治中国建设是一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共同推进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3)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角度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仅相当于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1)有人认为:只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就可以实现公民科学素养与经济发展同步。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
材料二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科学知识,在特定条件下的供需平衡直接决定了一个时期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准。科学知识的转化要求很高,耗时费力,而个人收益太低,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由于科学知识的准公共物品的特点,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国家必须承担部分科学知识转化的工作,而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中用于科普经费的比例严重偏低,加剧了供需矛盾。
以同步)(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一谈应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促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材料三有识之士呼吁学普及不足是气功最终国家应在公众尤其是学生中加强有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宣传工作并开展各种活动。活动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学生的客观差异,将讲座、参观等学习性活动与观测、实验等操作性活动相结合,寻找能吸引学生参与的多样化的新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3)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说明在学生中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活动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