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下表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的三种方案。当地政府选中C方案,认为最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据表回答题。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浙闽丘陵 | B.陕北高原 | C.四川盆地东部低山丘陵 | D.河西走廓 |
对三个方案的评价合理的是
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 B.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
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 D.C方案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
气温是指距地面l.5米高度上的百叶箱内的温度,地温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两者均用摄氏度表示。读北京市气温和地温状况表(表1),完成题。
表1 北京市多年平均气温和地温年内变化表从距地面1.5米处到地下10cm处的温度变化状况是
A.先下降后上升 | B.先上升后下降 |
C.冬季先下降后上升 | D.夏季先下降后上升 |
据表分析可知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高于地温 |
B.受地球内能的影响,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C.受比热的影响,地温的年内变化比气温小 |
D.受接触面的影响,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地下温度 |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题。图中大多数河流流向、最大径流量出现时间分别是
A.由北向南流动 4月 | B.由南向北流动 6月 |
C.由南向北流动 8月 | D.由北向南流动 10月 |
若图中黑点代表某种经济作物分布区,则该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A.甜菜 | B.棉花 | C.油菜 | D.茶叶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题。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
B.松嫩平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黄土高原 |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
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
C.东北平原小麦开始收割 |
D.温带气旋频繁影响南欧地区 |
下列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完成题:
月份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该地可能是
A.武汉 | B.西昌 | C.济南 | D.兰州 |
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A.1—3月 | B.4—6月 | C.7—9月 | D.10—12月 |
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B.白昼时间长 |
C.大气中云量较少 | D.地面温度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