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某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
B.该地位于热带范围 |
C.该地一定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一天 |
D.此地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在该地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
A.缺氧和冻土问题 |
B.沼泽和草地问题 |
C.沙丘和戈壁问题 |
D.溶洞和暗河问题 |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
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
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
该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
该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在( )
A.青海湖和察尔汗盐区周围 | B.柴达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
C.公路和铁路沿线 | D.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
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
B.地处迎风坡 |
C.多锋面、气旋活动 |
D.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 |
B.图中地区的海拔较高,因此气温低 |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
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 | 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 | 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据此完成下题。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
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 23% C.13% D.60%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人口总数下降②若干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下降
③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社会步入老龄化后劳动力不足
④青壮年承担的负担加重,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福利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关于AO、BO两条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AO为冷锋,BO为暖锋 | B.AO为暖锋,BO为冷锋 |
C.AO、BO都是暖锋 | D.AO、BO都是冷锋 |
若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①、②、③、④、⑤、⑥各处正处在降水过程中的是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⑥ | D.③⑤ |
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 | B.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 |
C.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 D.甲、乙两地海陆性质不同,形成气团性质不同 |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题: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②→① | B.①→④ | C.③→④ | D.③→② |
2010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于10月23日12时55分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给福建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下题: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鲇鱼”成因的是
A B C D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A.沙尘暴天气 | 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
C.地震、海啸 | D.狂风、赤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