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
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A.丁→甲段 | B.甲→乙段 | C.乙→丙段 | D.丙→丁段 |
读我国山西省引水工程示意图,回答15~17题。关于该工程生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施工大面积开挖地表,易造成水土流失 |
B.无助于解决受水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 |
C.加剧沿线地区的荒漠化程度 |
D.将导致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 |
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
A.西气东输 | B.西电东送 | C.水土保持 | D.南水北调 |
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因素的是()
①黄河②汾河③秦岭④太行山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
B.赤道穿过的陆地都有雨林分布 |
C.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 |
D.亚马孙地区集中分布了地球上约一半的雨林 |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12~13题。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
C.海水的堆积作用 |
D.河流的沉积作用 |
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渤海区下沉速度增快 |
B.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
C.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
D.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
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据此回答10~11题。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
A.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
C.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
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该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9题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a地——种草护坡 | B.b地——沟头防护 |
C.c地——打坝建库 | D.d地——修筑梯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 B.河流含沙量增大 | C.土壤质地变差 | D.植被条件变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