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t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t/s |
0 |
1 |
2 |
3 |
4 |
5 |
x/m |
0 |
5 |
-4 |
-1 |
-7 |
1 |
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A.第1s内位移最大 | B.第2s内位移最大 |
C.第3s内位移最小 | D.第4s内位移最小 |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做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又叫做逃逸速度。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倍,这个关系对其他天体也是成立的。有些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强大的引力把其中的物质紧紧地压在一起,它的质量非常大,半径又非常小,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进入其中都不能逃逸,甚至光也不能逃逸,这种天体被称为黑洞。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太阳的半径为R,太阳的逃逸速度为
。假定太阳能够收缩成半径为r的黑洞,且认为质量不变,则
应大于
A.500 | B.![]() |
C.![]() |
D.![]() |
图中虚线是某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两个带电粒子从P点均沿等势线的切线方向射入电场,粒子运动的部分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若粒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粒子的电性相同 |
B.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
C.粒子从P运动到a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 |
D.粒子从P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大 |
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授课中的一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液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效应。在视频中可观察到漂浮的液滴处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椭球之间不断变化的周期性“脉动”中。假设液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滴的上述“脉动”可视为液滴形状的周期性微小变化(振动),如图所示。已知液滴振动的频率表达式为,其中k为一个无单位的比例系数,r为液滴半径,ρ为液体密度,σ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N/m),α、β、γ是相应的待定常数。对于这几个待定常数的大小,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一根空心铝管竖直放置,把一枚小圆柱形的永磁体从铝管上端由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永磁体穿出铝管下端口。假设永磁体在铝管内下落过程中始终沿着铝管的轴线运动,不与铝管内壁接触,且无翻转。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仅增强永磁体的磁性,则其穿出铝管时的速度变小 |
B.若仅增强永磁体的磁性,则其穿过铝管的时间缩短 |
C.若仅增强永磁体的磁性,则其穿过铝管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减少 |
D.在永磁体穿过铝管的过程中,其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传送带测速仪,测速原理如图所示。在传送带一端的下方固定有间距为L、长度为d的平行金属电极。电极间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传送带平面(纸面)向里、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且电极之间接有理想电压表和电阻R,传送带背面固定有若干根间距为d的平行细金属条,其电阻均为r,传送带运行过程中始终仅有一根金属条处于磁场中,且金属条与电极接触良好。当传送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率为
B.电阻R产生焦耳热的功率为
C.金属条经过磁场区域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D.每根金属条经过磁场区域的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