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材料二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变化的原因。(4分)
(3) 材料二中所说的“民国初形成的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是否符合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分)
材料三 20多年前,“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见
图二):

图一                         图 二          
(4)结合材料三分析由“毛式中山装”到多姿多彩服饰的变化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l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提出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l936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作出决议,将民主共和国作为“最适当的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它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专政。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
——摘编自吴苗《陕甘宁边区民主的理念、环境和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理念上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历史作用。(7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所谓“开中”,即“召商输粮而与之盐”。洪武三年,山西行省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淮盐一引,引二百斤。商人鬻(卖)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而盐商在响应朝廷开中赴边纳粮后,明廷却无现成的官盐供其支取,使其被迫困守盐场,长期等待支取。
明中叶,除粮食外,棉花、花生、生丝、烟草等经济作物也都成为重要的商品。到宪宗成化时,赋税的征收,徭役的征发以及国库的开支极大部分均开始用银折纳,促使叶淇于弘治五年对开中盐法进行了改革。他将中盐方式由传统的纳粮等实物为主改变为以纳银中盐为主,把上纳的地点由边仓改为盐产地运司,以致一时“太仓银累至百余万”,“诸淮商悉撤业归,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历史学家吴晗指出,变法后“盐商从此可以用银买盐,不必再在边境屯田,边军所需是月粮,边地所缺是米麦,商屯一空,边饷立绌。”
——摘编自王团伟《论明代开中盐法的转变——以叶淇盐法改革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叶淇盐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淇盐法改革的影响。(9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代状元籍贯表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辽 金 元明 清合计
北方406 2806 11 811 10 120
河南 15 0160 01 22 1 37
河北 11 10 0 45233 29
山东 33901 4 1 4 5 30
山西 4120 0 0 300 10
陕西 4110 0 0021 9
甘肃 3 000 0 0000 3
黑龙江000001000 1
辽宁 00001 0 000 1
南方 18102437 0 0277 69237
江苏 714400 0172760
浙江 0 0211 0 0 1 20 2054
福建0271100 010 3 33
江西213300 0182 29
安徽122200 167 21
四川415100011 13
广东 0110 00031 6
广西 210000002 5
湖南 1101 0 000 1 4
湖北10040 002 3 10
贵州0 00000 00 2 2
共计 58 165237 6 1110 88 79 357
——本表资料主要来源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唐才子传》等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中国古代状元籍贯分布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12分)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建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l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材料二:他(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濡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2)孙中山和甘地同被誉为“亚洲觉醒的先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