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2个“一号文件”,如2007年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问题,2008年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问题,2009年主要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2010年主要是改善农村民生问题。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从农业税的免征到给予农民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从统筹城乡进而到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
(1)有人认为12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分析法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结合材料加以评析。(9分)
材料二:这12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12个涉农“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8分)
以下是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主要竞争对手及其政策主张
民主党 |
共和党 |
|
希拉里 |
奥巴马 |
麦凯恩 |
针对性减税计划 全面健康保险计划 不赞成撤军伊拉克 在反恐等问题上加强同日、澳、印合作 |
实现大范围减税 改革医疗保险 反对伊拉克战争 增加美军讲阿拉伯语、汉语和朝鲜语人数 |
降低税率 支持伊拉克战争及增兵计划 要求伊朗放弃核武器 支持为移民改革立法 |
问题:(1)美国的总统竞选与两党制有何关系?
(2)你是如何看待两党的政策分歧的?
2006年7月15日—17日,八国首脑会议(G8 Summit)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八国首脑就全球能源安全、传染病防控教育等主要建议进行了讨论。八国峰会近年增加了与发展中大国对话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已是一种“8+n”峰会。这种对话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反映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向,有助于有效解决全球性问题,应对全球性挑战。
(1)与会各国领导人有的是总统,有的是总理,有的是首相,这种称呼上的差别说明了什么?
(2)英法两国政体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两种基本形式。尽管二者存在诸多差异,但其实质与作用又殊途同归,请简要概括二者的共同特点。
2005年lO月,由于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种族、宗教信仰等目素影响,法回巴黎地区发生持续近三周的大规模骚乱。11月6日,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在总统府就平息巴黎骚乱事件 主持召开国家安全会议。法国总理及内政、国防、司法等重要部门部长参加了这一紧急安全会议。法国国家安全会议一般只有在认为国家遭遇紧急情况时才会召开。法国政府为平息骚乱实施了包括宵禁、进入紧急状态在内的多项紧急应对措施.有4700多人因参与骚乱而被逮捕,有650久被避进监狱,最终骚乱得以平息。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回答
(1)在法国。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为什么是由总统而不是由总理主持?
(2)请评析法国政府平息骚乱这一行为。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见下表
年份 |
GDP(亿元) |
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 |
1985 |
4517.8 |
381.4 |
1995 |
58478.1 |
2808.5 |
2002 |
10.2万 |
6207.9 |
2006 |
20万 |
17607 |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商品和资本将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请简要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中国应如何面对材料二中提到的“双刃剑”?
材料一: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对增强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1)材料一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