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
B.巡阳许诺阳:假装 |
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 |
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且上存亡不可知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
B.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C.①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①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 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 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 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 |
姓都来归附他。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 合称“桐城三祖”。
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 B.格物致知 | C.“三纲五常” | D.心外无理 |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
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你母。”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 “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其权重如此。
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营昭阳殿,敕令监造。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博戏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加特进、监国史。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
(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屏:隐藏 | B.追为将作大匠追:补封 |
C.坐遣人渡淮互市坐:因犯……罪 | D.被责免官被:遭到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让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神武听从了赵郡公琛的意见。 |
B.季舒一生仕途坎坷,但大多是出于自身的因素。如“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博戏于吏部”等。 |
C.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有时放纵作乐,但生平喜爱读书,晚年更加勤奋,被时人称赞。 |
D.季舒最终收获了大职,也做了很多“明白事”,“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可见季舒这个人的才能是值得称道的。 |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
(2)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季舒“权重如此”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
B.“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 |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C.魏州自承嗣已/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徙河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进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
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
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风示:晓谕;讽劝。 |
B.丁谓不以为是以为:把……当作 |
C.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深刻:深深地刻镌 |
D.以太子太师致仕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
B.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
C.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
D.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佐担任寿州知州遇凶年,他拿出自己俸禄大米煮成粥给饥饿的老百姓食用,并要求手下的吏人全部要献米,以此振救了数万百姓。 |
B.尧佐任河东路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他怜惜百姓,奏请朝廷不仅免除当地百姓税收,还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
C.祥符知县陈诂治下太严,手下的官吏逃走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尧佐据理力争,最终使陈诂因此得以免罪。 |
D.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尧佐进言希望没有被毁坏的能得到完整保护。 |
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
①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