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四个地点1月(▲)和7月(●)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a、b | B.a、c | C.b、c | D.b、d |
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a | B.b | C.c | D.d |
图甲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图乙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甲图乙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 | 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
C.西部大开发 | 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
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 | 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
C.农业劳动力增加 |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
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读图,回答下题。“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 | 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
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 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 |
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了 | 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 |
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 |
图为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附近某地的气候资料示意图。完成下题。该地气候可能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类型 |
B.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类型 |
C.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类型 |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青藏高原气候的过渡类型 |
该地最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 | B.秦岭 | C.冈底斯山 | D.贺兰山 |
图甲为沿图乙(相邻经线或纬线的间隔均为5°)某剖面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图甲依据的剖面线是图乙的
A.L1 | B.L2 | C.L3 | D.L4 |
图乙所示剖面两侧大致上是我国的
A.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 B.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
乙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我国其他地区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低 | B.甲地形区阻挡冬季风 |
C.日照时间较长 | D.丙地形区阻挡冬季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