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互联网传播 |
B.文化的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是评价民族文化有无力量、力量大小的标志 |
C.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合的过程 |
D.文化传播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和政治会谈 |
从1987年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到如今数以亿计的网络大军,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回答下题。如今,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动摇了传统媒体的地位,显示出日益强劲的发展动力。若其不能坚守必要的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影响面越大,负能量也就越大。这是因为
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网络传媒具有商业性
③网络传媒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市场运作广泛传播
④活跃繁荣文化市场需要对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2014年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网络商品经营者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一七日内无理由退货。但消费者定做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和交付的报纸、期刊等特殊商品不适用于这一规定。上述规定的辩证法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 B.矛盾双方的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 D.特殊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回答下题。该意见要求,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
①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
③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
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使之大众化、普遍化,变成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凝聚共识、引领风尚、规范行为的作用。这表明
①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人具有强大的创造力②实践和认识之间不具有同一性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传播正能量
①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②必须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
③必须用法律和道德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言论
④必须抵制各种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3年的平安夜,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狂欢的人群挤满了城市的核心商圈,相关部门不得不发布交通预警,延长公共交通的运行时间。我们虽不能用封闭保守的态度对待西方节日,但“洋节”普遍盛行,与本土传统节 日普遍没落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
A.弘扬主旋律,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心骨作用 |
B.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们头脑 |
C.引导人们增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
D.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
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材料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