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学生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
D.若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理论上所求反应热偏高。 |
1987年,美国科学家将萤火虫的萤光素基因转入烟草植物细胞,获得高水平的表达。长成的植物通体光亮,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①萤火虫与烟草植物的DNA结构基本相同②萤火虫与烟草植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③烟草植物体内合成了萤光素④萤火虫和烟草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方式基本相同
A.①和③ | B.②和③ | C.①和④ | D.①②③④ |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是否已表达,其检测方法是( )
A.是否有抗生素抗性 | B.是否能检测到标记基因 |
C.是否有相应的性状 | D.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
人们常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上皮提取DNA,用限制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 DNA“探针”去寻找特定的目的基因。DNA“探针”与相应的基因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 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被测试者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反复几次过程,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形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分辨率。请问,DNA“探针”是指( )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
200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基因工程迅速研制出“非典”诊断盒。其作用及机理是( )
A.治疗“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 B.诊断“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
C.诊断“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 D.治疗“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