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全校师生民族团结意识,某中学党支部、德育处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生活感悟
同学们了解到,多年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以下是十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
注:这10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目前,民族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别是10年前的2.7倍和2.3倍,贫困人口减少了近60%。
材料二:过去10年来,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总量达到4万多亿元,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民族地区的总量达到8900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央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上还要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以目前年均20%的增长速度看,5年投资就会翻一番。
哲学智慧
同学们知道,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
付诸行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同学们认识到,增进民族团结需要靠各民族人民包括我们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民族团结无小事。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能从民族地区的发展中感悟到哪些成功经验?
(2) 请你用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3)面对下列可能遇到的情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情景一:暑假到西藏旅游,导游提醒,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与禁忌很重要。到藏民家做客,主人倒酥油茶敬客时,客人需待主人双手捧至面前时,才能接过去喝,切不可自行端喝;藏族人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
情景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身边外来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也不断增加。有消费者与一位卖烤羊肉串的维吾尔族青年与发生纠纷争执时,旁边有人借机煽动,试图制造事端。
《黑龙江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黑龙江省在建设美好乡村的规划中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消费需求。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继续实施电网改造等政策。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会议强调指出,财政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国家财政在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梦,文化强国梦。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要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省的建设助推城镇化转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为此,广东省将继续坚持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也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1)请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
材料二: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2)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在此背景下,高二某班同学对当前的文化现象展开了探究。
材料一:文化是指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它承载着社会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从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一般商品都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
材料二:近年来,某些文艺工作者、商家为了迎合市场,恶搞经典、恶搞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这些产品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对历史的认知,影响文化的传承。
(2)综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结合习近平文艺座谈会精神和材料二,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28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就业比例最高,为66.91%。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为信息、金融和教育,比重分别为12.62%,12.24%和11.44%。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单位性质为民企,占56.29%。
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63.54%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很有作用”;大学生创业者最需要的创业帮扶是创业基金支持、小额贷款及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和开展创业能力与实务培训。
(1)结合上述材料,请分析政府应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2)请就大学生如何就业创业提出2条合理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