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 B.S1="S2 " C.S1="1.5S2 " D.S1=2S2
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是( )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B.实行环境保护的国策 |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
D.大力提倡高消费观念 |
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
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小 |
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 |
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回答问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 B.资源 |
C.对外开放程度 | 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主要参考()
A.土地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 B.矿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
C.光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 D.气候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
有关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
B.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小人口数量 |
C.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
D.环境合理容量有较强的可确定性 |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对确定性 |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容量 |
C.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 |
D.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
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 B.开发历史长 |
C.气候条件优越 | D.资源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