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完成1-2题。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 A.先偏右后偏左 | B.向右偏转 | C.先偏左后偏右 | D.向左偏转 |
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图中弧线BAC为晨昏线。读图,回答小题。
“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朦朦亮的,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吸收作用 | B.散射作用 | C.逆辐射作用 | D.反射作用 |
当漠河出现白夜时
| A.AB弧为晨线的一段 |
| B.AC弧上各地时间均为6∶00 |
| C.我国各地均昼长夜短 |
| 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M、P、Q为地球表面任意三点,其中M、P经度相同,M、Q纬度相同(但经度不同),P、Q同时位于晨昏线上。读图完成小题。
一年中,P、Q同时位于晨昏线上最多有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
若12月22日测得P、Q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其纬度数的差值,则关于P、Q的纬度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P不大于66.5°,且P、Q同为北半球 |
| B.P纬度大于Q,且P、Q为不同的南北半球 |
| C.P大于66.5°、Q小于23.5°,且P、Q为同半球 |
| D.P点纬度小于Q,且P、Q同为北半球 |
若P、Q位于晨线且时差最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为北极点 | B.P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 |
| C.Q位于赤道 | D.P、Q两点时差可达6小时 |
2012年12月1日,哈大(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通车,它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图为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规划图,读图完成小题。
下列关于“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了中国的三级阶梯 | B.经过了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
| C.经过了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 D.经过了中国的三大高原 |
哈大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①输电线除冰②高寒缺氧③路轨除雪④多年冻土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
| 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下图为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图,读图完成小题。
该图反映中国的
|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东北向西南 | B.人口重心每年移动距离比较均衡 |
| C.人口数量的南北差异缩小 | 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千米 |
导致中国人口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 A.东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 B.西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 C.大量西部人口迁移到长江三角洲 | D.东北振兴吸引人口迁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