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分)资料分析:
1926年,日本人黑泽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把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在健康水稻幼苗上,这些幼苗也出现了恶苗病症状。1935年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称为赤霉素。1957后,科学家在未受赤霉菌感染的高等植物中也提取出了赤霉素。
经测定:用赤霉素处理的植株体内生长素含量比未处理的要高。给矮茎豌豆地上部分施用赤霉素后,植株长得又细又高,可以恢复到正常植株的高度,而用赤霉素处理过的根并无明显的生长现象。施用的赤霉素浓度很高,也可表现出最大的促进效应。
赤霉素在植物体内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也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其运输速度与光合产物相同,为50~100cm·h-1,不同植物间运输速度的差异很大。
请认真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1935年科学家提取出了赤霉素,但并没有把它列为植物激素,为什么?
(2)请分析施用赤霉素后能使矮茎豌豆生长到正常高度的原因是什么?
(3)与生长素比较,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的明显不同之处。
(4)某些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赤霉素来增加产量。请举两例。
(5)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能不能施用较多的赤霉素来增加产量,为什么?
(6)据测定:大麦种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休眠状态时赤霉素含量几乎为零,胚乳内的淀粉含量很高;萌发时首先在胚细胞测出赤霉素的含量升高,随后胚乳及糊粉层赤霉素含量依次升高,紧接着胚乳内的淀粉含量明显开始减少。赤霉素与胚乳内的淀粉含量减少有何关系呢?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植物自身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图1表示某种绿色植物(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叶成折叠状)相对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图2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黑暗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在光下叶绿体内ATP移动方向是 ▲。
(2)图1中新形成的嫩叶表观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很低,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角度分析,是由于__▲ _原因。CD段相对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_。
(3)据图2所示,曲线 ▲(填甲、乙)代表呼吸速率。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曲线甲中A到B变化的原因是 ▲ 。
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愈伤组织
芽、根
植株
请回答:
⑴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作为外植株,其依据是。
⑵在过程①中,曾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有利于外植体自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是。
α1-抗胰蛋白缺乏症是一种在北美较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成年后会出现肺气肿及其他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对于该致病患者常可采用注射人α1-抗胰蛋白酶来缓解症状。
(1)图1表示获取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两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过程是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②c过程称为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确定获得的基因是否是所需的目的基因,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利用________技术检测该基因的碱基序列。
(2)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导入羊的受精卵,最终培育出能在乳腺细胞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从而更易获得这种酶,简要过程如图2。
①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___________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②载体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作用是便于____________。基因表达载体d,除图中的标示部分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_和复制原点。
③若要使转基因羊的后代均保持其特有的性状,理论上应选用____________技术进行繁殖。
下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_株/(100 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图乙曲线表示。
(2) 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图丙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
(3) 在T时后的一段时间内(丙图中),对该生态系统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
Ⅰ |
Ⅱ |
Ⅲ |
GP和NP |
GP=55.6×102 NP=1.3×102 |
GP=176×103 NP=6×103 |
GP=59.3×106 NP=49.5×106 |
NP/GP |
0.02 |
0.03 |
0.85 |
R |
54.3×102 |
170×103 |
8.8×106 |
未利用 |
—— |
62.8% |
99.7% |
①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②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荆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3)给丙注射胰岛素(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