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四  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形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的地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都在南运河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5)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家想通过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吗?为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认为“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起义是

A.黄花岗起义 B.潮州起义 C.皖浙起义 D.三元里斗争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核心是

A.土地问题   B.生活问题   C.生产问题   D.教育问题

清政府对义和团使用“剿”和“抚”两种办法,其根本相同点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欺骗人民群众
C.讨好外国势力 D.笼络地方大员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了天京变乱
③战略上失误,偏师北伐,导致失败
④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