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历史典故与历史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
①鸡鸣狗盗 ②请君入瓮 ③风声鹤唳 ④程门立雪
A.春秋战国—唐朝—魏晋南北朝—宋朝 |
B.春秋战国—明朝—五代—宋朝 |
C.汉朝—唐朝—魏晋南北朝—明朝 |
D.汉朝—明朝—五代—宋朝 |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
粮食 |
棉花 |
钢 |
煤 |
原油 |
1952年 |
163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56年 |
192亿吨 |
1445万吨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符合的是()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农村正在进行土地包产到户改革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 ( )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
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
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形态主要还是自然经济,然而,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民族革命战争,却打败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当发达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自然经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
A.相对比较封闭,不会被战争所破坏 |
B.经济活动不要求过于复杂的劳动和封闭性 |
C.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
D.不以商品交换为主要目的 |
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
B.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
C.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分析1912~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了发展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这一时期的发展 |
C.清政府号召实业救国 |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