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雅典创造了民主体制,为近代民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1)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这种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利弊?
(2)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3)在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中,常常用法律的形式把民主的成果固定下来。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为民主制度提供宪法保障的法律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前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而后者(《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何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
——摘自毛泽东写的《别了,司徒雷登》
材料二 25年前我们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由于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向我们挑战。当然,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超过别国,处于世界第一。事实上,美国当时的生产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惟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1972年访问中国)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指什么,“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后”,对中国采取怎样的政策?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什么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与另外两个力量中心在二战后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背景。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二战后到70年代末的对外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3年李鸿章写给醇亲王的一封信:“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尚祈主持大计为幸。”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的遗折中说:“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材料二 铁路既修,首要的问题是确定轨距。为了省钱,有人主张采用2英尺5英寸,有人主张采用日本式的3英尺6英寸,但是英国工程师金达力主采用4英尺8英寸半的标准轨距(1.435米)。经过一番争论,金达的主张占了上风。1881年6月9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历经磨难终于动工兴建。因清廷怕震惊了东陵的先王神灵而禁止使用机车,所以特别声明,路成之后,火车用骡马拖拉。这段铁路用骡马牵引货车,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材料三 1898年3月6日订立的《胶澳租界条约》便规定:“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三十里内……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商定向外国招集帮助为理,或用外国人,或用外国资本,或用外国料物,中国应许先问该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物料。”后来又补充规定:“在三十里内,除华人外,只准德人开采矿产。”这是当时众多欺压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标准文本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李鸿章怎样的认识?两广总督张树声与其相比有何高见?
(2)综合上述材料,试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不利因素。
材料四: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3)我们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机遇的原因?
材料五:中国经济现代化曾发生两次进程中断,1937年—1945年工业化水平倒退,约到1952年才恢复到1936年的水平,1960—1977年工业化水平倒退。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4)1937—1945我国工业化水平严重倒退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1945年的欧洲和北非战场

材料二英国与德意的作战都不能离开港口和交通干线,双方在北非沿海宽不到 100公里,长却达 2000 公里的狭长地带反复拉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阿拉曼战役与二战中某些著名战役相比,规模和战果并不显赫。然而,衡量一个战役的历史作用,主要应以它对战争的总进程和对全局的影响而定。地中海南畔的北非、西亚地区合称中东。其战略地位的重要,不仅因为与“战争血液”——石油有关,而且是大英帝国得以维系的生命线和“腰带扣”。英国把它看作仅次于本土的第二个战略重点地区。阿拉曼之战的胜败,不仅关系到大英帝国可能会遭腰斩而解体,计划中的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后东西夹击非洲军的前提能否实施,也关系到北非的德军可能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西亚,与自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于海湾,以致德、日法西斯在印度洋会师。……阿拉曼之战确实是举足轻重、牵动全局的一仗。所以丘吉尔把它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德意在北非作战为什么都不能离开港口和交通干线?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丘吉尔为什么把阿拉曼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北非战场的胜利给欧洲战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共和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耻辱的阴影,在左右两派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畸形儿。这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打击。饱受失业和破产的中下层群众对现实极端不满,渴望出现‘救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材料三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德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试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这些苦果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怎样“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英]霍布斯鲍姆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加入一战的原因。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中立法”,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1936年2月,该法进行修改,增加禁止贷款给交战国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三个“中立法”,使武器禁运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1939年10月底至11月初,通过了新中立法,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款自运”。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39年前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为什么在1939年美国中立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材料三罗斯福说“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假如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罗斯福1940年12月国会演说
材料四二战中,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从1941年到1945年,实际给苏联的军用物质约为1600 万吨,总价值102亿美元。
(3)材料三中,罗斯福说“假如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主要喻指什么?“皮带管”喻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