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
C.理论无益于史 |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
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
B.有利于刘姓政权的稳固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
C.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来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 D.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这段引言最有可能出自以下哪一部法律文献
A.权利法案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1875年宪法 | D.美国1787年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