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1~4题。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的先后不同 D.水利建设不同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读下侧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洱海所处的地质构造

A.断层线 B.低地 C.地堑 D.地垒

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下地事物成因与洱海相同的是

A.汾河谷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庐山 D.喜马拉雅山

图中B处地貌为

A.峡谷 B.瀑布
C.冲积平原 D.沙丘

B处地貌的成因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下图是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乙图所示季节北半球各纬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30°~40°盛行下沉气流
B.20°~30°盛行西北风
C.10°~20°盛行东南风
D.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甲表示9月份、秋季
C.乙表示1月分、冬季 D.乙表示7月份、夏季

下列气候资料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读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正确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