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最新进展。阅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情况变化示意图

材料2: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



图  2

 

(1)分析图1,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的不同之处           
,其原因是                              
(2)分析图2,A 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              
(3)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题目材料和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备选项目中一一对应图中①②③④序号内容(字母代码):

       ,②      
       , ④       。(每 空1分,共4分)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其共同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
(3)甲图中表示小麦区的是,表示玉米带的是。(填字母)
(4)乙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该国的部和部,其主要农产品是

某市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08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它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2)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过程,直接表现是
(3)衡量该过程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该过程水平的提高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4)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8年的发展变化主要有等。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图甲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对于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各种问题我们仍需正视,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表一是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对比表,图乙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丙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人口普查
人口总数
10年增长(%)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2000年)
12.7亿
11.66
22.89
66.78
10.33
3600人
36.2
第六次(2010年)
13.4亿
5.84
16.60
70.14
13.26
8900人
46.6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甲中的___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
现象。
(2)结合表格分析,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E.计划生育F.鼓励生育
G.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H.吸纳海外移民
(3)结合材料二中的表一、图乙,可看出东部地带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达3128万,从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迁入区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4)据材料二中图乙、图丙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城市化水平不断_______,速度_______;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城市总数量明显______;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______。
(5)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早8点左右,北京遭遇61年最大降雨。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损失近百亿元,造成78人遇难。
材料二北京市地形、水系示意图。

(1)从地形因素分析北京城区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6分)
(2)简述为提高北京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宜采取的工程措施。(4分)

(10分)【地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江西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世外桃源般的意境,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寻幽访古的古老村落,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的徽派建筑,春季绽放的油菜花,秋季满山的红枫叶……婺源有三条有名的旅游线路,北线:婺源—思溪延村—彩虹桥—理坑村—灵岩—卧龙谷;西线:婺源—文公山—赋春古城—鸳鸯湖;东线:婺源—李坑村—上下晓起村—江湾—江岭梯田。下图为婺源旅游交通示意图。

(1)旅行社组织婺源一日游,在三条线路中多选择东线。与其他两条线路相比,指出东线适合一日游的主要优势。(6分)
(2)近年来自驾游成为婺源旅游的“生力军”。统计发现,自驾游的游客多来自江浙沪地区,试分析其原因。(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