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 D.“海上马车夫”的造船技术优势 |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 B.大众报业 | C.铁路交通业 | D.轮船航运业 |
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大跃进”时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