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即为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在1922年他还指出:“每当我写到新经济政策问题时,我总要引我1918年那篇论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这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青年同志的怀疑。但他们的怀疑主要是在抽象的政治方面。他们觉得,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国家政权也属于这工人阶级,这样的制度就不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
材料二 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直接原因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
(3)材料三中,中国“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体现出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新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有何突出体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邓小平理论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不断探求自我及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思想发展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世界上形成了重要的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了发扬。
(1)列举中国先秦思想家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及同一时期中西方思想家对人与人关系的阐述是什么?(6分)
材料一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马丁·路德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及其核心。(8分)
(3)在近代以来民生问题是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孙中山先生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指出其主张及结果,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5分)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全集》第9卷)。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在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历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
请回答:
(1)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创立了什么理论?后来有什么发展?(2分)
(2)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史实(3分)
(3)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3分)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即就是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姿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1月)
请回答:
①三民主义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在其指导下取得了重要实践成果,但是也有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2分)
②材料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2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重大作用?(2分)
③结合材料三,说明邓小平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④20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起到了指导作用,你从中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这个历史性的大转折,包括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等等。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生的事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变动。“解放思想”和“民主”,是这一政治变动的主题词。正由于有了这一重大的政治变动,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华网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中这句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十七大代表们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1)“解放思想”和“民主”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词,在全会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2)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结合材料一概括“大转折”的表现。
(3)今天我们“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材料二回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是什么?
(4)总结过去,指导未来。请思考在十二大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妇女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不同际遇,反映了社会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病故,“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材料二见下图

(1)依据材料—,指出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妇女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不同的主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对妇女解放的作用,并分析妇女解放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