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1 m,D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Δ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6 V和2 V。设场强大小为E,一电量为1×10-6 C的正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 ( )
A.W=8×10-6 J,E>8 V/m | B.W=6×10-6 J,E>6 V/m |
C.W=8×10-6 J,E≤8 V/m | D.W=6×10-6 J,E≤6 V/m |
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波长为600nm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
B.用光子能量为10.2eV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
C.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的光子 |
D.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的光子 |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第一条轨道和第2条轨道运行时[ ]
A.轨道半径之比为1∶4 |
B.轨道能级的绝对值之比为2∶1 |
C.运行周期之比为1∶8 |
D.电子动能之比为1∶4 |
氢原核外电子分别在第1、2条轨道上运动时,其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是[ ]
A.半径r1>r2 |
B.电子转动角速度ω1>ω2 |
C.电子转动向心加速度a1>a2 |
D.总能量E1>E2 |
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 ]
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 |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 |
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 |
大量原子从n=5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数是[ ]
A.4条 |
B.10条 |
C.6条 |
D.8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