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3月16新华网报道,由国内各领域百余名一流学者合著的《高端讲坛》丛书已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之一《大国软实力》通过讲述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与阙失,说明一个能够广泛影响世界的中国,一定是以中国精神建构的生命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理念,成就中国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阔度——必须在整个人类文化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据此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
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③对外开放的同时,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文化
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的合理的做法是( )
①要抵制外来民族文化 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民族文化 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如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很能体现广东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

A.文字 B.史书典籍 C.音乐 D.绘画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

A.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C.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