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选项
史 实
推 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线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C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表明()

A.中共是第一个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的的革命政党
B.中共在历史上首先提出用武装斗争进行反封建斗争
C.中共已正确认识到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D.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

《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曼洛夫王朝的战争政策遭到公众的强烈反对
B.列宁在四月份提出韵口号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C.战争造成的紧张是爆发第二次革命的关键因素
D.半年后的第二次革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