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南粮北调”逐渐演变成“北粮南调”。下表为1997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增产省份和减产省份统计表(单位:亿斤)。回答下列问题。
名次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第六名 |
增产省份/增产量 |
河南/270 |
吉林/129 |
辽宁/104 |
黑龙江/72 |
山东/59 |
-- |
减产省份/减产量 |
浙江/153 |
广东/123 |
湖北/90 |
四川/87 |
江苏/86 |
福建/65 |
较之北方,南方省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组合条件较差 | B.耕地减少幅度大 |
C.耕作经验缺乏 | D.生产技术落后 |
伴随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南方省份耕地利用方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A.土地肥力不断降低 | B.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 |
C.耕地单位产值提高 | D.平原面积不断缩小 |
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C.地理信息系统(GIS) |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赤道以北四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甲与乙同纬度 ,丙与丁同纬度;甲与丙同经度 ,乙与丁同经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夏至至秋分,甲、乙比丙、丁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
B.自甲到乙走最短的距离,其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 |
C.乙地较丙地线速度大,角速度相同 |
D.甲、乙两地较丙、丁两地年昼长变化幅度小 |
若某日甲、丁同时日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是大兴安岭林区地面光照最强的季节 |
B.正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盛行西北风的季节 |
C.正是阿尔卑斯山雪线位置较低的季节 |
D.正是我国南方雨季之前采茶的好季节 |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两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下列问题。
省区 |
省区面积(万km2) |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
薪柴总量(万吨) |
河南 |
16.7 |
可满足一个月 |
34.8 |
江西 |
16.69 |
可满足五个月 |
510.67 |
3.关于两省农村能源利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质能来源于太阳,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
B.要因地制宜,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C.将耗能量大的企业外迁 |
D.大力发展核电 |
河南和江西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A.两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 B.江西丘陵多,河南平原多 |
C.江西的水热条件更好 | D.河南的劳动力少 |
水车是黄河流域古代的"自来水工程",其原理是利用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转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下图中的箭头表示水车转动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若该段河流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则拍摄者位于水车的
A.正西方 | B.正东方 |
C.西北方 | D.东南方 |
一年中,当水车因为河流水位无法发挥其提水作用时,也是该流域
A.水土流失严重的时候 |
B.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时候 |
C.土地盐碱化严重的时候 |
D.冬小麦盖土管理稳定地温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