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__        _时期,图中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___________。该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____条。
(2)如果a上某位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鉴定图中1的主要成分,理论上可选用的鉴定试剂是_____和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状如图。
image.png

(1)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据表2分析,控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
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 W 和色素淡化基因 C 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 C 包括 C (原有毛色)、 C b (奶白色)、 C s (纯白色)、 c (白化)。其中, C b C s C + 呈隐性,对 c 呈显性,且基因 C 对基因 W 有抑制作用( C 除外)。
(2)基因型分别为 C b c C s c 的两只猫交配, F 1 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 F 2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3)考虑基因 W 与基因 C 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
(4)基因型分别为 W 1 W + C + C s W T W + C s c 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研究发现植物能对温度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将15℃生长的绣线菊 A 和绣线菊 B 置于10℃下低温处理一周,分别测定两种植物低温处理前后最大光合速率(图1)、光补偿点(图2)以及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表1)。

图1

图2

image.png

(1) H 经过类囊体上酶①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双向);蛋白质③位于;酶④位于。
(2)结合表1数据,概括绣线菊 A 在低温处理前最大光合速率高于绣线菊 B 的原因:。
(3)运用已有知识,结合表1数据分析低温处理后两种绣线菊最大光合速率下降(图1)的共同原因是:①;②。
(4)光补偿点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 C O 2 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 C O 2 时所对应的光强。据图2分析,更适于在北方低温弱光环境下生存的是,这是因为低温处理后。

A.

绣线菊 A 光补偿点下降,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B.

绣线菊 A 光补偿点降幅显著大于绣线菊 B 的降幅,说明其低温诱导的效率更高

C.

绣线菊 B 光补偿点显著低于绣线菊 A ,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D.

绣线菊 B 光补偿点降幅小,说明低温对其的诱导效率更高

(5)综合本题的图、表数据,表明植物适应低温的原理是(多选)。

A.

增加细胞呼吸速率

B.

降低最大光合速率

C.

增加光合作用相关酶的种类

D.

改变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霍乱弧菌(如图)经口感染,通过胃到达小肠,在小肠黏膜细胞的表面生长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后者导致感染人群腹泻甚至死亡。

(1)霍乱弧菌能穿透粘液层(分布于小肠黏膜细胞表面)通常借助于。

A.

肠道的蠕动

B.

消化液的流动

C.

细菌鞭毛的运动

D.

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摆动

用含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钠、胆酸纳、蔗糖的 T C B S 培养基( p H 8 . 6 )能从天然样品中有效地分离出霍乱弧菌。
(2)这种 T C B S 培养基属于。

A.

酸性通用

B.

碱性通用

C.

酸性选择

D.

碱性选择

研究显示、霍乱肠毒素为蛋白质,其编码基因位于 C T X 噬菌体基因组中.无毒型霍乱弧菌经 C T X 噬菌体感染后,会转变为产毒素的菌株,且其子代细菌即便在无噬菌体感染的条件下,同样能稳定维持其产毒素特性。
(3)造成霍乱弧菌这一特点的机制可能是。

A.

霍乱肠毒素在霍乱弧菌细胞分裂时分裂子代细胞

B.

霍乱肠毒素能选择性杀死不含毒素编码基因的霍乱弧菌

C.

C T X 噬菌体感染霍乱弧菌后增殖了大量且稳定的噬菌体

D.

C T X 噬菌体在感染霍乱弧菌期间将其基因组插入至宿主基因组上

(4)不食不洁生水和生贝壳类海产品是防止霍乱发生措施之一,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5)下列各图中,能准确反映霍乱弧菌疫苗接种者血清中抗霍乱弧菌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

image.png

图1
(1)仅在茎的中部将束切断(如图1A),在不断绝正常生长素( I A A )来源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如图18B样的变化,该现象说明 I A A 具有的功能是(多选)。

A.

促进细胞休眠

B.

促进细胞分裂

C.

促进细胞分化

D.

促进细胞破裂

科学工作者用 14 C 标记的 I A A 从完成了以下四组实验(图2)。
(2)根据图2, I A A 运输的规律可归纳为。

图2


实验表明, I A A 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 P I N 蛋白相关。 P I N 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 A R F )输出 I A A ,图3为部分作用机理。

图3

(3)据图3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A.

G N O M 蛋白活性增强,抑制 P I N 蛋白胞吐

B.

I A A A U X / I A A T I R 1 蛋白结合,促进 I A A 输出

C.

高浓度 I A A 促进 A U X / I A A 被分解为碎片

D.

T P L A U X / I A A 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无助于 I A A 的输出

(4)若植物茎某处的 I A A 浓度恰好为最适生长浓度,假设顶芽细胞的 P I N 蛋白被持续抑制,则对茎该处的生长。

A.

有利

B.

不利

C.

无影响

D.

不确定

(5)结合 P I N 蛋白的功能,解释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优先生长"(不考虑侧芽)的原理是。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细胞分裂的问题。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
(1)在以下细胞结构中准确挑选出相关结构并用单向箭头"→"写出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翻译及运输路径:。
细胞膜核膜/核孔染色体内质网核仁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
(2)动粒与纺锤丝的结合,最可能发生在。

A.

分裂期前期

B.

分裂期中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分裂期末期

如左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

(3)根据左图所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的定向模式,推测分裂得到右图所示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动粒定向模式是下列的。

A.

B.

C.

D.

科学家发现,动粒的一种蛋白因子、 M E I K I N 在小鼠卵母细胞内的缺失会导致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图3和图4表示 M E I K I N 缺失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
(4)就正常小鼠(2 n =40)而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卵母细胞内的 D N A 分子数为个,含有中心体个。

(5)结合图3和图4,运用已有知识分析 M E I K I N 缺失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多选)。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B.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部分染色体远离赤道面

D.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向细胞两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