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A.改变细胞膜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B.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
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
D.水解DNA |
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ATP和磷脂 | B.丙酮酸和脂肪酸 |
C.胰岛素和性激素 | D.核苷酸和氨基酸 |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推论不正确的是
光照强度(klx) |
1 |
2 |
3 |
5 |
7 |
8 |
10 |
CO2变化量 mg/(100cm2·h) |
+2 |
0 |
-2 |
-6 |
-10 |
-12 |
-12 |
A.光照强度1k1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为零
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到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而由7 klx增强到8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减小
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色素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②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
③溶酶体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
④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网架结构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
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A 、B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短时间内,A、B两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A.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B.两者均保持基本不变
C.后者不变,前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D.两者均逐渐减少直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