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依次为丙氨酸、丝氨酸和天冬氨酸的结构式。由这三种氨基酸各一个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是( )
| A.1、1、3 | B.3、3、2 |
| C.1、1、2 | D.1、2、2 |
控制大肠杆菌抗药性的基因,控制根霉菌主要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位于①拟核DNA上②线粒体DNA上③细胞核染色体上④质粒上⑤蛋白质壳内核酸上()
| A.①④⑤ | B.④③⑤ | C.②①③ | D.④①⑤ |
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
| 编号 |
a |
b |
c |
d |
e |
f |
| 处理方法 |
接种大肠杆菌 |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
接种大肠杆菌,并覆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
接种大肠杆菌,表面全被醋覆盖 |
接种大肠杆菌 |
无接种菌 |
| 温度 |
40℃ |
40℃ |
40℃ |
40℃ |
0℃ |
40℃ |
| 观察结果 |
全表面呈浑浊 |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 |
全表面呈浑浊 |
全表面清晰 |
全表面清晰 |
全表面清晰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 |
| 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 |
| 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 |
| D.若揭开编号d的盖子,24小时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普遍存在酶活性调节,且微生物只能通过改变已有酶的活性来调节代谢的速率 |
|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
| C.人的血液pH偏碱,故人体的各种酶在微碱性时活性最大 |
| D.微生物代谢调节过程中,只要一种代谢产物积累过量酶的活性就下降 |
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得出的是()
N—乙酸鸟氨酸→鸟氨酸 → 瓜氨酸 → 精氨酸琥珀酸 → 精氨酸
| A.精氨酸的合成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
| B.若产生鸟氨酸依赖型(即必须提供外源鸟氨酸)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
|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
| 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
关于下列微生物所需要的氮源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分子态氮②氨③铵盐④硝酸盐⑤尿素⑥牛肉膏⑦蛋白胨()
| A.③④等是微生物最常用的氮源 | B.固氮微生物把②转变为① |
| C.⑤⑥⑦既是氮源又是碳源 | D.氮源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其他含氮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