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曾用对对联的方式刁难丈夫秦少游,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开窗前月”,秦少游苦思冥想,急得额头上沁出汗珠。忽然,听到一声“啪”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秦少游冲口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个对联产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C.意识是人脑急中生智的产物 |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后,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理念,党的十七大上又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人党的章程。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述材料说明:①追求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量变积累过程②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③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而实践始终是二者转化的唯一条件④随着社会实践深人发展,人们会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理性认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早期的储蓄罐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储蓄罐,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保存到今天,它就可能成了贵重的古董。这给我们的价值观启示是:
①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就是最大的价值②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关系中达成的③事物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条件是多样的④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固有属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说文解字》:“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和”。农耕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禾苗是天地万物和谐的产物,禾苗是自然协调的象征。以上材料说明:①农耕时代所产生的观念,反映了该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图景②农耕社会的生产实践,是顺应该时代观念的需要而产生的③禾苗被赋予自然协调的象征,源于农耕时代的生产活动④禾苗被赋予自然协调的象征,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农耕社会无必然联系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华西样本”是经历了30多年不倒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专家总结,华西的发展就是综合运用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这四大资本。刚去世的老书记吴仁宝说“中国25~30个小村,还不如华西村一个家庭。目前华西村村民收入主要由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二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每个村民至少每年都可以分到3000元福利;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分红,“多提多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转制。’’华西村秉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
①符合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要求②能创造性地综合各种条件促发展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近期,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相继出现H7N9流感病例。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它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体现出: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②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④联系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