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和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
(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表示的过程是
(3)②过程表示 作用
(4)D表示
下图左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3)右上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则该点的含义为,K值的含义是,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值(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生活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中,时常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干扰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通过调节机制维持机体稳态。
(2)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代偿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机体通过调节促使甲状腺细胞增大,从而满足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在此调节中起作用的激素是和。
(3)2,4—D可以作为除草剂,在农田中常用高浓度的2,4—D喷洒可除去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单子叶植物庄稼并不受影响。此现象说明。
(4)在一箱未成熟的青苹果中放入几只成熟的苹果,可以加速青苹果的成熟。这里起作用是。
(5)观察右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a)若A细胞内部己经侵入了麻风杆菌,B细胞与A细胞密切接触,使A细胞裂解死亡,则B是细胞。
(b)若A、B表示内环境组成的两部分,且A可渗入某结构形成B,但B不能形成A,则B表示。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上图左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
(2)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
和。
(3)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上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
(4)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___________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下图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及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个组成成分之间通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份是。图中①是指生理过程,②是指生理过程。
(3)自然界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③④⑤过程是以形式进行传递的。
(4)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
(5)图中的序号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或者是。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cc)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