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
B.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
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图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X最可能血糖含量升高 |
B.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
C.激素发挥作用后灭活,需不断产生 |
D.若靶细胞为肌细胞,则激素刺激可促使糖原分解 |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
A.用一只成年的家兔做同样的实验 |
B.用一只幼年家兔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 |
C.用一只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并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
D.用一只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
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请依据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
B.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 |
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 |
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 |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
B.激素能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且在发挥作用后灭活 |
C.参与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等生理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
D.人体剧烈运动排汗后,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下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 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
C.过度饥饿—胰岛素 |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