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5—6题: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A.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C.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
D.处于城市化高级阶段 |
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关于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b阶段 | B.中国—b阶段 |
C.朝鲜—c阶段 | D.印度—a阶段 |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读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1—3题。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稳定上升 | B.波动上升 | C.稳定下降 | D.没有变化 |
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
促使我国这种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
C.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
D.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好 |
图中的大圆表示晨昏圈,P点是某纬线圈与晨昏圈的切点,Q的地理位置为(0,90
W)。读图,回答23—25题。
若P地的纬度为70°N,Q地地方时为12时,则Q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A.70° | B.66°34′ | C.90° | D.0° |
若P地的地方时为12时,则此时世界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是
A.1/2 | B.1/3 | C.1/4 | D.3/4 |
若P地的纬度不等于90°N,且Q地地方时为12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两地地方时相等 |
B.PQ两地此时日影朝向一致 |
C.PQ两地在一年中的某一天能同时日出 |
D.PQ两地在一年中的某一天能同时日落 |
读沿着10°E经线的一段地形剖面图,回答18—22题。下列四地中多火山地震的一处是
A.A地 | B.B地 |
C.C地 | D.E地 |
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山脉东坡受冰川侵蚀作用,多峡湾地貌 |
B.A山脉西坡降水多于东坡,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同海拔的东坡 |
C.B海峡表层海水由于两侧密度差异,自东向西流 |
D.D山脉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
关于C地所在国家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家北部、西部、东南部均临海,临海面积广阔,多优良港湾 |
B.该国家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
C.该国家由西向东,降水逐渐增多,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 |
D.该国家河网密布,河流众多,但由于纬度偏高,河流均有漫长的结冰期 |
关于C地所在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家经济十分发达,南部地区为其新兴工业区所在地 |
B.该国家人口稠密,人口分布不均衡 |
C.该国家农业十分发达,C平原是其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
D.该国家在丰富的铁矿资源基础上发展了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但近年来走向衰落 |
关于E地所在国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家领土破碎,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大,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
B.该国家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
C.该国家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
D.该国家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十分发达 |